建筑设计行业作为工程建设价值链的前端产业,是为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全过程技术和管理服务的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是将工程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带动相关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行业发展的先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步的提升,建筑业总产值保持持续增长,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稳定的建筑规划设计需求并带动了建筑规划设计行业整体的发展,我国建筑规划设计企业通过业务领域拓展、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及资本积累与运作,公司数、经营规模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均实现了快速扩张;设计模式由过去单一承接设计转变为设计总承包、管理总承包、设计管理与项目管理等多元模式;设计师队伍的设计创作水平、作品质量不断的提高,在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中逐步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近年来,在经济结构持续调整、房地产宏观调控等多重背景因素的叠加之下,建筑规划设计行业市场分化日趋加深,行业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挑战。行业市场环境的变革催生了业内企业的差异化发展:以传统设计业务为主的建筑规划设计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而头部建筑规划设计企业依托原有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加大在专项技术领域(尤其是绿色建筑、BIM技术运用、住宅标准化、建筑产业化等领域)的技术投入,逐步形成在该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推进集成与协同一体化设计服务,形成技术支撑引领发展的新趋势。
建筑设计市场的发展主要由两大因素驱动:一是下游各领域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上升产生的增量市场;二是由经济发展、需求升级带来的对既有建筑改造更新形成的存量市场。近年来,随着经济提高速度的持续下行,建筑业增速也随之放缓,尽管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建筑业增速或将持续放缓,但其总量规模仍将为建筑规划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作为上游产业,建筑规划设计行业的景气度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紧密关联。报告期内,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新开工面积受房企谨慎拿地态度的影响持续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住宅投资83,820亿元,下降9.3%;房屋新开工面积95,376万平方米,下降20.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9,286万平方米,下降20.9%。鉴于房地产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影响,为防范并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隐患,中央于2023年初再次明确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随后多部委出台了一系列防风险、促需求的行业政策,支持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恢复。未来,在中央到地方多级政策的协同支持和引导下,预计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回归平稳发展轨道,并在中长期内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形态趋势,从而继续为建筑规划设计行业创造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空间。
为应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各国格外的重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支持力度。国际能源署(IEA)在《2023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报告中预测,在现有政策和市场条件下,预计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容量在2023年至2028年间将达到7,300GW,到2025年初,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将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电力来源。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不断的提高,2023年,随着光伏供应链瓶颈打开,光伏发电经济性提升,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叠加整县推进政策有序推进,终端需求持续释放推动国内光伏装机超预期发展。依照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国内新增光伏并网216.30GW,其中,集中式新增并网120.01GW,分布式新增并网96.29GW;截至2023年12月末,国内累计光伏并网608.92GW,其中,集中式累计并网354.48GW,分布式累计并网254.44GW。同时,随着光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能源形式之一,光伏与其他产业结合的发展空间亦不断拓展,未来光伏市场应用将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发展的新趋势,能够很好的满足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同时,光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光伏+交通、光伏+加油站等各种“光伏+”应用场景不仅仅具备消纳的优势,而且为光伏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由于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对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对储能调峰调频等需求大幅度的增加。2021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未来五年将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在“双碳”背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行业共识,多项政策文件相继落地生效,“光伏+储能”一步步成型并将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契机。“光伏+储能”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储能电池系统相结合,起到“负荷调节、存储电量、配合新能源接入、弥补线损、功率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削峰填谷”等作用,有望成为未来光伏电站开发的主流模式。
在建筑规划设计领域,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建筑规划设计技术与咨询服务提供商,拥有建筑设计事务所甲级资质,下属全资子公司拥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主要是做建筑方案设计业务,经营事物的规模覆盖居住社区、商业办公、产城规划、城市更新、医疗康养、教育文化等多个行业和领域。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设计创新、完善流程管理、优化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品质控制,在行业内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公司先后获得“2021-2022年度上海市民营勘察设计企业20强”“2018-2019年度地产行业卓越设计贡献奖”“中国房地产优秀服务商”“CIHAF设计中国2013年度优秀新锐建筑规划设计机构”等荣誉;成立至今,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民营建筑领域重要的建筑规划设计与服务提供商之一,与国内多家百强房地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深入合作伙伴关系,项目遍布全国近30个省级行政区和60余个地级市。
凭借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以及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公司从体系化研究、集成化设计、品质化管理等多重维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与创新,完成了多项底蕴深厚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精品项目,形成了一系列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设计作品。公司主要设计作品先后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颁发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优秀居住小区金奖,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颁发的上海市优秀居住小区设计一等奖,上海市建筑学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建筑创作奖以及UDAD(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奖)、AIA China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美国建筑师协会中国年度杰出设计奖)、IDA(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美国国际设计大奖、意大利ADesignAward国际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美国建筑师大奖)、ICONIC AWARDS(德国标志性设计奖)、LONDON DESIGN AWARDS(伦敦设计奖)、PRO+AWARD(普罗奖)、IPA(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国际房地产大奖等国内外奖项。
在建筑绿能领域,公司积极参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逐步向工商业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领域延伸,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参与者,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在推动建筑业高水平发展的背景下,报告期内,建筑行业有关政策以推进标准化作业和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主导,围绕建筑业信息化、绿色智能化等设计和实施。对建筑规划设计行业而言,行业高水平发展不仅促进行业规模壮大,同时在引导创意发挥、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为此,多部门纷纷发文引导建筑规划设计相关领域发展。
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以推动高水平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针对建筑行业,明确要求强化工程质量保障、提高建筑材料的品质水平、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指明了建筑业发展的大方向。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3年7月国务院及住房城乡建设部陆续出台了《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及保障房等一系列存量建筑更新工程,都将有力支持建筑规划设计行业的需求量开始上涨。2023年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下功夫,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建筑设计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紧密关联,为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隐患,2023年初,中央明确房地产行业支柱地位,多部委明确房地产政策优化方向,防风险、促需求成为行业政策主题;202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023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引导市场预期稳步修复,逐步化解市场风险;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及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多种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同时要求快速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此外,各地政策也持续落地,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3年已有200余省市(县)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超670次,各地政策以“一城一策”调整优化为主,如进一步放松限购、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出台购房补贴等。上述政策措施有利于房地产市场信心的修复,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从而带动上游建筑规划设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2023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将光伏行业作为2023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重点方向之一。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巩固风电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全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推动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光伏技术迭代研发。稳步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促进农村用能清洁化。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印发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为解决分布式光伏接网受限等问题,拟在全国范围选取部分典型省份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重点围绕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推动大型光伏基地建设,探索海上光伏开发应用。同时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有力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
2023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健全完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明确绿证适合使用的范围,规范绿证核发。
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鼓励新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分时价格信号,推动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在削峰填谷、优化电能质量等方面发挥非消极作用,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
2023年11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公开征求《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其中指出,进一步明确新型储能市场定位,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管理,优化调度运行机制,充分的发挥新型储能作用,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光伏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号召,抢抓绿色低碳发展重大机遇,在巩固原有“建筑规划设计”业务的基础上,加快“建筑绿能”市场布局,纵向延伸产业链,打造“建筑规划设计+建筑绿能”双轮驱动新发展格局,持续向以“绿色、智能、创意”为核心特色的社区碳中和先行者转型升级。
建筑设计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公司以建筑方案设计为核心,并依托“咨询策划+一体化设计+建造管理+运维顾问”的业务布局,为客户提供咨询策划及一体化设计与咨询服务,经营事物的规模覆盖居住社区、商业办公、产城规划、医疗康养、城市更新、轨道交通TOD、教育文化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居住建筑是指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别墅、公寓等。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居住建筑不仅需要满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还需要符合人们对美学、艺术的追求,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选择正真适合的建筑材料,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在居住建筑的设计中,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外观设计与建筑周围环境的协调,以创意为核心整合区域特色,追求建筑、艺术、文化和景观的有机结合。公司在设计作品中运用绿色设计、精细设计等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利用科学技术创新打造高质量的设计展示效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设计作品。居住建筑规划设计是公司业务中占比最高的设计类别,公司的多项居住建筑规划设计项目在业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公司参与设计的公共建筑最重要的包含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医疗建筑、养老康乐建筑、教育建筑、文化建筑、休闲娱乐建筑、产业园建筑等多个类别。在各类公共建筑规划设计中,公司较为擅长的设计领域有商业地产、医疗康养、产城规划、城市更新、教育文化等。在商业地产建筑方面,公司以创造高效商业经济价值的核心诉求为出发点,在项目设计中将城市环境和人群行为纳入考量,注重建筑的整体性和互动性,统筹多专业的技术合作,专注于打造丰富的空间体验。在医疗康养领域方面,公司充分洞察行业特性及发展的新趋势,把握客户战略需求,从咨询、设计、建造、运营等开发的全过程关键决策出发,为客户提供较为合理的医疗规划及实现方案,减少后期改造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运维效率。在产城规划方面,公司善于根据城市发展所处的区位、阶段,将土地用地布局、公共设施配套、区域交通衔接、景观风貌串联、公共空间打造相融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在城市更新方面,公司致力于运用总体城市设计的手段构建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符号空间网络,使改造后的城市建筑与城市空间、文化脉络相协调,建设一个完整立体的、底蕴深厚的、有层次的、有特色的城市。
公司建筑规划设计板块的盈利模式为:承接建筑规划设计项目后,为客户提供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服务,收取相应的设计费用。
招投标模式是目前建筑规划设计行业承接业务较为常见的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依靠已经建立的各种业务渠道,通过信息网络和客户关系,广泛收集与自身业务有关的项目信息。同时,经过多年市场历练,公司通过设计品质和优质服务建立了业界口碑,部分招标单位会主动向公司发出竞标邀请。
针对其中有意承接的设计项目,公司依据自身实力和项目的经济价值,通过内部分析与决策进行项目筛选和综合评审,并就该等项目进行设计提案,确定设计团队、开展项目立项;立项通过后撰写并提交投标文件;在确认项目中标后,双方就相关合同条件履行商务谈判程序,达成一致后签署合同。
直接委托模式为客户综合考虑设计单位的资信水平、过往业绩、服务品质等因素直接选定设计单位。经过多年的专注发展,公司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在持续经营中重视对客户关系的维护和管理,因而部分非必须招标项目的客户依据自己建设项目的需要,直接委托公司承担设计任务。
对于该类项目,公司在获取项目信息并综合评审可行后,就该等项目进行设计提案,确定设计团队、开展项目立项,获得客户认可后,双方举行商业谈判、签署设计委托合同。
公司建筑规划设计板块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技术标准和质量管控体系,核心技术源自于公司多年来从事建筑规划设计业务的经验积累以及自身专业的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业务获取后,公司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项目的定位进行深化研究,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设计总负责人由公司领导层担任,对项目进行整体把控;项目经理是项目团队的第一负责人,由公司CEO任命,一般由部门总监担任;项目团队同时配备三名高级建筑师分别负责把控图纸质量、项目方案设计和项目沟通协调工作。项目团队与公司事业部密切配合,严格执行项目管理流程,确保将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要素贯穿于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以减少潜在风险,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在项目运行的全过程中,公司的运营中心、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分别从团队资源调配、操作流程跟踪、技术质量及项目创新等方面对设计团队形成有力的内部支持力量。
根据采购内容是否与设计项目直接相关,公司采购分为项目型采购与非项目型采购。
项目型采购主要是与设计业务直接相关的图文制作、项目合作服务等辅助性业务采购。图文制作主要是指晒图、平面、模型、动画效果图制作、文印材料和装订等;项目合作服务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业务执行过程中,公司依据设计项目的差异化需求,结合项目时间进度、现有设计资源等因素,将部分设计内容委托给具备相关资质或专业能力的单位做专项设计或提供咨询服务。
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公司通过考虑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履约能力、合作历史、采购成本等各因素确定,并在后续合作中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
非项目型采购主要是指公司租赁房屋以及根据日常经营需要对办公用品、计算机软硬件、打印机、通讯信息系统等的采购。该等采购系根据需要编制采购计划,由公司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并执行。
建筑绿能业务系公司新构筑的业务板块,主要是做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滚动开发,具体包括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EPC)、光伏电站销售业务及光伏发电业务等。
公司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是按照每个客户需求,为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提供方案设计、物料采购、工程实施等全过程或者若干阶段的技术集成服务。
根据安装位置不同,光伏电站主要分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两大类。集中式光伏电站是指将光伏阵列安装于山地、水面、荒漠等较为宽阔的地域,阳光照射后光伏阵列可产生直流电,逆变器再将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后,经由升压站接入电网;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电站又可以分为工商业光伏电站和户用光伏电站。
此外,为顺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公司还致力于以“光伏+储能”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的电站销售业务主要是自主开发、投资和建设光伏电站,通常在完成开发或并网后对外销售。光伏电站的交易方式以股权转让为主,即把持有电站资产的项目公司的股权转让给第三方客户,以实现销售。
光伏发电业务,系公司开发、投资及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后,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或“全额上网”的管理运营方式,将所产生的电力出售给企业客户和电网公司产生收益的业务。
公司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主要通过商务谈判方式取得。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公司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情况,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光伏电站设计、建设和运维的解决方案,待获得客户认可后,双方举行商务谈判并签署委托合同。
在客户方面,首先,公司原有建筑设计业务涵盖工业和商业建筑的设计,因此,积累了一批优质的工商业客户资源;其次,公司建筑绿能板块的核心团队依托过往丰富的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和运维经验,也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客户;最后,公司还持续通过参加行业展会、拜访潜在客户、客户主动接洽等方式获取客户。
公司主要采用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方式销售存量电站。在项目满足收购方约定的发电量、收益率等收购指标前提下,公司与收购方协商确定交易对价并出售项目公司股权,收购方在取得项目公司股权的同时承继项目公司债务。
发电收入系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公司所投资运营的光伏电站均由公司自行开发建设,管理运营模式主要包括“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和“全额上网”两种。“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下,自发自用部分电力客户为电站屋顶业主,余量上网部分电力客户为当地电网公司;“全额上网”模式下,电力客户为当地电网公司。
合同签订后,公司组织各专业人员组建项目团队开展工作,主要包括现场勘查,开展详细方案设计工作,在客户评审通过后,项目经理组织开展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材料采购、施工交底、安全培训等工作。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项目经理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程和具体施工计划对项目现场施工进度、材料耗用、设备和劳务使用进行管理,实时跟进项目实施进度,分析实时进度与计划进度差异原因,及时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项目现场配备各专业专职人员,为施工过程中各部分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安全管理、检查及验收工作。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工程项目资料管理体系,对项目过程中一系列信息、档案、资料进行搜集归档管理,以保证项目顺利竣工移交。
公司光伏电站开发及运营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开发策划、项目建设准备、电站设计、电站建设及后期运维等。③储能产品外协加工
公司目前储能产品通过外协加工方式进行,公司选取的外协加工厂商具有独立、成熟的生产能力,采用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按照协议或订单列明的产品技术参数加工。
公司对工程项目设备、材料采购的质量实施全过程控制,确保采购过程有序、规范,采购的设备、材料质量符合法律法规及客户要求。采购管理部门根据市场行情、供需关系、成本预测等情况明确年度采购策略,适时通过与供应商签署中长期采购协议或战略采购协议来保证材料的供应,项目部根据客户的施工计划、订单交付要求以及库存情况制定设备、材料采购计划并提交采购部门实施。同时,公司对关键材料策略性地保留一定合理库存,以此应对采购价格波动风险,控制采购成本。
对于工程总承包项目,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施工质量全过程控制与管理机制,通过分包方式将施工工作交给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保证工程建设过程符合法律法规及客户要求。
202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承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房屋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额均出现同比下滑,分别下降9.3%、20.4%、6.5%。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上游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出现产能过剩、需求萎缩、竞争加剧等诸多不利因素,公司面临的经营压力日趋加大。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上下紧密围绕“稳住基本盘、激发新动能”的工作方针,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通过实施“建筑设计+建筑绿能”双轮驱动战略,公司成功实现了营业收入恢复性增长,并显著收窄净亏损,标志着公司向社区碳中和先行者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分业务板块来看:(1)建筑设计板块,公司多措并举努力稳住发展基本盘,一是坚持提升大客户粘性,保障大客户订单执行;二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公司业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降本增效提质;三是着力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保障年度回款任务如期完成。(2)建筑绿能板块,公司有序推进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及转让工作,通过产业链延伸孵化新业务的方式不断凝聚发展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69.8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84.46万元,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41.10%。
公司顺应国家“双碳”目标,依托建筑设计传统业务优势,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建筑光伏储能一体化业务,并逐步拓展绿色建筑规划咨询、绿色建材研发销售等业务,牢牢把握绿色建筑发展主线,打造“全产业链”专业服务体系,具备为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能力。
公司历来高度重视研发,坚持将研发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建筑设计领域,公司配备了BIM总监,并将BIM技术深入融合到建筑设计项目之中;在建筑绿能领域,公司组建了绿色建筑研发中心,从设计、施工、建材等多方面进行主、被动式节能技术研究,此外,公司还在探索通过AI算法实现建筑负荷与能耗的精准预测,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智能调度,希望籍此巩固拓展公司在绿色建筑领域的核心能力。
公司深耕建筑设计行业多年,业务范围覆盖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商业建筑等,累计完成设计项目1,000余项。得益于对创意的灵活运用和扎实的设计功底,公司作品深受市场认可和客户好评,公司在行业内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公司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开发商和工商业主资源,这为公司建筑绿能业务的持续拓展提供了客户资源保障。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十分重视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了一支技术实力较强、结构完善、梯队合理的高素质设计和管理核心团队。公司拥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了一套完善、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从战略出发,从能力、文化、人才和体系四个角度围绕雇主品牌打造能支持多业务、跨地域、差异化、并联协作的柔性赋能平台,根据人群对员工进行了全方位培养策略,对重点人群制定了全方位的培养道路。公司内部定期组织各领域知识课程和专业交流,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优质战略客户来公司开展技术、业务交流。同时,公司通过建立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为人才的成长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氛围,较大程度地增加了公司员工的归属感,加大了企业凝聚力,保证了团队的稳定性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2012年起,公司联合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创办“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已连续十二年成功举办。该竞赛是UIA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支持的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目前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与公信力、规模最大的学生竞赛之一,在国内外建筑教育界具有广泛影响,为公司发掘优秀的年轻设计人才提供便利,为公司人才储备提供不竭动力。
公司是以“绿色、智能、创意”为核心特色的社区碳中和先行者,紧扣碳达峰碳中和时代命题,依托在绿色低碳建筑领域长期积累的优势,以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为战略方向,实施“三步走”发展计划。短期,公司将重点推进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新能源充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与运营业务;中期,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聚合光伏、储能、充电桩等柔性可调节资源,推动虚拟电厂业务的落地实施;长期,通过构建完善的“光储直柔”技术体系,推动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示范应用,实现建筑的高效节能和低碳运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4年公司将紧随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积极塑造“十四五”发展新蓝图,精准把握行业变革脉搏,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创新研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度主要经营规划如下:
鉴于房地产市场调整转型持续,为稳住基本盘,托起发展盘,公司将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坚持深入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确保原有大客户粘性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促使存量大客户订单量稳中提升;二是密切关注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政策演进,充分挖掘相关领域的业务机会;三是强化成本费用控制,扎实推进“瘦身健体”工作,确保一揽子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四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建筑规划设计业务融合发展,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公司将加大对建筑绿能板块的投入,加快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并基于前期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成功经验,稳步拓展工商业储能、分散式风电等业务,同时结合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分散式风电、充电桩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启动虚拟电厂业务探索工作,并力争有所突破。
为最大限度地化解应收账款的风险,公司将继续采取商务催收、律师函催收、法律诉讼等手段加强催收力度,确保销售回款取得积极成效。
报告期内,建筑规划设计业务收入仍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建筑设计行业主要为下游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领域提供建筑设计服务,其市场需求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城镇化进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宏观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宏观经济环境出现不利变化,或者上述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将对公司业务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建筑设计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房地产行业存在景气度回落、投资增速放缓的周期波动风险,若房地产行业出现周期性大幅下行的波动,会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布局建筑绿能等业务,通过做全做长做大产业链,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客户(客户按同一控制下合并)销售占比为58.74%,其中,对保利集团体系(按同一控制下合并)的收入占比为43.49%,占比较高。公司的业务收入呈现出前五名客户集中度高、特别是第一大客户占比高的情形,存在一定的客户集中风险。未来,如果公司的技术服务能力无法持续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并最终导致双方合作关系终止,或者下游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或业务结构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得公司不能继续维持与下游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短期内将影响公司合同订单情况,并将对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8,054.86万元,较上年期末减少34.52%。按同一控制下合并口径,公司对保利集团体系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7,098.89万元,占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为50.87%。虽然现有客户多数为国内知名企业,信用较高,但不排除未来如果客户经营情况出现恶化,应收账款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和业务正常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信用管理政策,加强对客户账期的管理,并加大对业务人员的回款考核。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01.26万元,较上年同期-2,239.42万元,同比减少3,861.84万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主要原因为公司建筑设计业务下游客户主要为房地产开发商,近年来,受房地产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房企融资渠道受限且成本较高,资金压力普遍增加,公司作为房企的设计服务供应商受此影响,销售回款速度减缓。同时,公司建筑绿能业务仍处于建设投入期,尚未发挥经济效益,相应的工程及设备等成本费用较高。如果公司无法保证良好的销售回款,将导致公司营运资金不足,从而使得公司经营受到较大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向社区碳中和先行者战略转型,公司业务结构发生变化,新增的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EPC)成为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的重要因素。如果未来光伏行业竞争者数量的增加、竞争者业务规模的扩大和行业新政策的出台,行业供求关系可能发生变动,将导致公司主要服务的市场价格下降,进而对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商誉为7,686.89万元,占期末净资产的比例为14.60%,如果未来公司各业务板块之间无法实现良好协同、收购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或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则可能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
建筑绿能是公司延伸产业链布局,于2022年通过并购爱珀科新拓展的业务,与公司传统建筑设计业务存在区别。此外,该等新业务的客户群体、竞争格局和商业模式也有别于建筑设计业务,未来的市场拓展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可能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各地区可能相异的地方产业政策,如果缺乏当地营销网络资源或受到到地方保护主义等坏因的影响,市场拓展的难度将增加,公司存在一定的市场开拓风险。
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EPC)项目管理涉及的主体众多,容易受到各类不确定的外部因素影响,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项目进程受阻、项目工期延长、项目停滞、质量管控不到位、工程进度款不及时等情况。另外,如果公司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风控水平无法满足业务规模或业务类型扩增的需求,可能存在项目管理失控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经营情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建筑绿能板块所属的光伏及储能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关鼓励政策驱动,整体上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公司的未来盈利带来了良好预期。如果未来政策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导致下游投资需求下降,另外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不断向好,新的竞争者可能涌入市场,使得市场竞争趋向激烈化。如果后期市场情况发生未预见的变化,或者公司不能有效开拓新市场新订单,可能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盈利水平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依托对光伏及储能行业的理解和积淀,积极寻求回报率高、盈利能力强的光伏及储能电站项目投资机会,增加了政策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多方面的投资及合作风险,若公司未能对相关投资项目或合作项目实现有效管控,可能无法达到投资预期,甚至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政策。2022年12月6日公司重新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继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自2022年起三个年度内继续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023年11月15日,公司全资子公司霍普规划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自2023年起三个年度内减按15%的税率缴纳公司所得税。如未来国家的所得税政策发生明显的变化或公司不能持续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将会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霍普股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