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昆明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方原柏接受了有关媒体的采访,在谈到我国智能仪表发展趋势时提到,国内大部分智能仪表尚处于发展的中级阶段,但也有一部分智能仪表技术达到了阶段,即领先水平,我国的智能仪表技术虽然与国外先进的技术有较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方原柏(1942-),男,湖北黄冈人,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工程师,昆明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冶金自动化、衡器、自动化信息等杂志编委。发表论文230余篇,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电子皮带秤的原理及应用”(1994年)、“电子皮带秤”(2007年)两本专著,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工程应用。
方原柏: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整体与发达国家相比有10~15年的差距,特别是产品的差距可能更大一些,国内智能仪表的现状也大体符合这一现实。
但在发展中国家里,我国是仪器仪表行业规模大、品种齐全、总实力强的一个国家,而且近年来相对于仪器仪表3%~4%的增长率,我国在“十一五”期间,除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增长率仅有8.9%之外,其余年份增长率均在20%~30%之间。可见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
所以我们大家可以这样说,国内智能仪表市场需求旺盛,是促进国内智能仪表技术发展强劲的动力,因而我国的智能仪表技术虽然与国外先进的技术有较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方原柏:回顾一下我国智能仪表应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大体上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应用国外智能仪表,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早中期开始研制国产智能仪表(如可编程序调节器、微机化称重仪表等),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所以至少应该说国内处在智能仪表发展的中级并正在向前进的阶段,或者换一句话说,国内大部分智能仪表尚处于发展的中级阶段,但也有一部分智能仪表技术达到了阶段,即先进水平。
方原柏:一些中低档智能仪表产品已具有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比如数字万用表、家用电度表的生产能力占半数以上,目前,电度表出口额超过3亿美元,水表超过1亿美元,像集装箱检测设备这样的产品出口也开始取得突破,以质谱仪为代表的科学仪器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可以与国外产品竞争的国产色-质联用仪器。
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所携带的8种多光谱遥测等探测仪器都是由国内自主研制,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新,达到了先进水平。
与智能仪表有关的标准,近年来已有用于工厂自动化的以太网EPA现场总线、用于过程自动化的WIA-PA无线网络两项标准由国内科学技术人员提出并纳入标准,增强了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在上的话语权。
随着节能降耗、低碳经济、民生产业、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调整结构和转型已成为国家的长期国策,并带动了风电、核电、物联网、智能电网、高铁和轨道交通等一批新兴起的产业的快速地发展,这一些行业的发展为仪器仪表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市场。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仪器仪表正跨入真正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时代。智能仪表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针对于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昆明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方原柏先生,就智能仪表的现状以及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做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记者:您认为国内的智能仪表技术和产品与国外存在哪些差距?国内企业应该在哪几个方面努力弥补这些差距?
方原柏:差距可以从2个方面来谈,一个是产品的技术水平,另一个是产品的工程应用技术。
与国外仪器仪表行业相比,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规模小,产值低,企业则规模更小,产值更低,底子薄,科学技术创新开发投入资金少,核心技术缺失。仪器仪表所采用的核心部件多采用国外产品或技术,自有技术支撑能力薄弱,集成能力落后,所以尽管我们大家可以生产大多数与国外仪器仪表行业同类的产品,但在产品技术水平的高可靠性、高性能、高适用性方面的差距较大。
在产品的工程应用技术方面,由于我们实际工程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应用场景范围不广和对应用技术重视不够,针对各行各业产品的具体应用技术与国外有更大的差距。我们在国外一些仪器仪表厂家的网站上能够找到类似应用实例、技术论坛、技术交流、在线学习、找答案这样一些热点板块(如西门子公司网站),而在国内仪器仪表厂家的网站上就特别难找到这一些内容。不注重收集整理工程应用技术资料,不大力宣传工程应用技术,可能是国内仪器仪表厂家的通病。
记者:目前如新能源、高铁、智能电网等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智能仪表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您认为这为我国智能仪表行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同时又提出了哪些挑战?
方原柏:新能源、高铁、智能电网等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所提供的平台对每一个国家都是全新的,大家都有机会进入。而这些领域的发展在我国正处在高速上升期,特别是在高铁和新能源方面,国内市场之大,令人垂涎欲滴。所以国产智能仪表只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有很大的可能性在这些领域让国产智能仪表先行一步,从占领国内市场起步,进而扩展到市场。实际上与此类似的行业还有一些,如轨道交通、节水、环保、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等。
国内一些仪器仪表企业的人物不乏真知灼见,早已看好这样的市场,他们成立相关的高铁、轨道交通、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事业部,先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研究这一些行业发展的态势、对智能仪表的需求着手,与相关行业密切合作,已经取得并将进一步取得丰硕的成果。
记者:中国智能仪表行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您认为迫切地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提高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仪器仪表的发展的新趋势是不断利用新的工作原理、采用新材料及新的元器件,例如利用超声波、微波、红外线、核磁共振、超导、激光、射线等原理和采用各种新型半导体敏感元件、集成电路、集成光路、光导纤维等元器件,企业在这方面要更多的与学校及科研院所合作;
组织研究单位、生产单位甚至使用单位协同攻关,共同开发客户的真实需求迫切的重点产品;
提高智能仪表的产业化运作能力,制定相关智能仪表的行业标准,加快智能仪表产业人才队伍培养;
方原柏:我非常看好国产智能仪表的发展前途,中国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已以高出世界中等水准数倍的速度发展了三十余年,我国新上的大型项目所用智能仪表和控制管理系统的先进程度已经处于水平。“十二五”或者今后更长一段时间,虽然中国整体的发展速度将有所控制,但仍将维持一个很高的水平。中国提供了世界上发展快、规模大的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同时也提供了世界上大的智能仪表市场,这就为国内智能仪表生产厂商提供了用武之地,关键还要看国内的企业能否把握得住这些机遇。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仪表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重磅!我国主导的第二项预测性维护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推动AI算法进入量化评估时代
3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慧田、汪喜林研究组首次实现多模轨道角动量梳状数字激光器
812.878亿元,中国科学院2024年仪器设施部门批量集中采购项目公开招标
12磁齿轮复合电机(MGM)应用需求旺盛 但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